您现在的位置: 天诚声音
技术分享
脑胶质瘤临床治疗和非临床研究概述

脑胶质瘤是由于大脑和脊髓胶质细胞癌变所产生的、最常见的原发性颅脑肿瘤[1],可能是由于先天遗传高危因素和环境的致癌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2]。脑胶质瘤存在空间的“占位”效应(mass effect),可以使患者产生头痛、恶心及呕吐、癫痫、视物模糊等症状[3]。相关研究表明,我国脑胶质瘤年发病率约为3-8人/10万人口,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公共卫生负担[4]。本文简要概述了抗脑胶质瘤药物、临床治疗手段和非临床研究进展。

1. 抗脑胶质瘤药物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脑胶质瘤分为Ⅰ-Ⅳ级,Ⅰ、Ⅱ级为低级别脑胶质瘤,Ⅲ、Ⅳ级为高级别脑胶质瘤[5],不同级别脑胶质瘤可采取不同药物进行治疗。
目前,中药在脑胶质瘤的治疗中被广泛研究和应用。许多中药被认为具有抗肿瘤的潜力,可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脑胶质瘤的生长和扩散。另外,中医药理论认为,脑胶质瘤是由于体内阴阳失衡、气血不畅等因素导致的,使用中药可以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从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6]。然而,需要强调的是,中药在脑胶质瘤治疗中的应用仍处于研究阶段,尚缺乏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和充分的科学证据来支持其疗效。

脑胶质瘤发病机制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目前已有药物从免疫、细胞、基因等方面入手开发药物来治疗疾病。表1简要概述了目前抗脑胶质瘤上市药物和处于研发阶段药物。

表1 抗脑胶质瘤上市药物及在研药物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2. 脑胶质瘤临床治疗方法

目前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及靶向治疗、肿瘤电场治疗等手段[7]。具体治疗需根据患者功能状态及肿瘤的恶性程度综合考量,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表2简要概述了目前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法及特点。

 

2 脑胶质瘤临床治疗方法及特点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3. 抗脑胶质瘤非临床研究进展

 
抗脑胶质瘤的非临床研究是指在动物模型或体外实验条件下进行的研究,旨在评估潜在的抗肿瘤治疗方法和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下是近期在这一领域的一些研究进展:
基因治疗:脑胶质瘤基因治疗是一种将基因导入脑胶质瘤细胞以抑制其生长和扩散的方法[8]。研究人员发现,使用特定的载体,如腺相关病毒(AAV)导入抑制肿瘤增殖的基因(如P53)可以显著抑制脑胶质瘤的生长[9]。
免疫疗法:免疫疗法已成为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的新兴治疗方法[10]。在脑胶质瘤的非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尝试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T细胞疫苗和CAR-T细胞疗法来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攻击力。这些方法已显示出一定的抗肿瘤效果。
细胞治疗:细胞治疗是利用修饰后的免疫细胞或肿瘤相关抗原特异性T细胞来攻击肿瘤细胞[11]。一项研究中,通过培养脑胶质瘤患者的患处组织,分离和扩增特异性T细胞,然后将其重新注入患者体内,观察到肿瘤的明显缩小。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指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分子靶点来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方法[12]。研究人员发现,抑制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mTOR(靶向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的药物在脑胶质瘤治疗中显示出潜力。
尽管以上研究和进展显示了非临床试验中抗脑胶质瘤治疗的潜力,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它们的疗效和安全性。此外,这些治疗方法转化到临床实践还需要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如剂量确定、药物递送和耐药性等问题。因此,临床前研究仍在进行,以推动更有效的抗脑胶质瘤治疗方法的发展。

 

 

天诚新药评价
脑胶质瘤新药评价服务

 

体外研究

  • CCK-8实验

  • 凋亡检测

  • 划痕实验

  • 侵袭迁移实验

  • 稳转细胞株构建(过表达/敲低)

检测指标

  • 细胞活性

  • 相关蛋白表达情况

  • 肿瘤细胞转移及侵袭能力

  • 肿瘤细胞凋亡占比及所处凋亡周期

  • 相关RNA表达情况

 

 

体内研究
  • 诱导模型

  • 基因工程小鼠模型

  • 移植瘤模型

    ——同源肿瘤移植瘤模型(GL261细胞株)

    ——人肿瘤细胞株异种移植模型(CDX)(异位荷瘤:LN229、U87-MG细胞株等)

    ——人肿瘤细胞株异种移植模型(CDX)(原位荷瘤)

    ——患者来源的肿瘤异种移植模型(PDX)

检测指标
  • 体内荧光成像检测肿瘤体积

  • 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肿瘤增殖、凋亡及相关指标表达情况

 

 

 

参考文献

 

[1] 尹岫茅, 丁寿亮, 赖燕波等.基于磁共振-直线加速器(MR-Linac)的脑胶质瘤自适应放疗的研究进展[J]. 肿瘤学杂志, 2023, 29(10): 869-877.
[2] 程钰, 李永来, 黄璐.高级别脑胶质瘤中GFAP、p53、Ki67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J]. 海南医学, 2022, 33(23): 3081-3085.
[3] 张鹏, 程凤琦, 卢红美等.犬脑胶质瘤的研究进展[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2, (22): 34-37.
[4] 陈雯琳, 王月坤, 刘千舒等.2022年度我国脑胶质瘤领域研究进展[J]. 协和医学杂志, 2023, 14(05): 983-990.
[5] 秦倩, 高翾, 张岚等.基于3D APTw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脑胶质瘤IDH突变状态及WHO分级的研究[J].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 16(04): 336-341.
[6] 王欢, 罗卫, 马思田等.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脑胶质瘤的用药规律[J].西部中医药, 2021, 34(04): 71-74.
[7] 姚荣权, 陈芸.声动力疗法对脑胶质瘤治疗的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医生, 2023, 61(08): 131-134.
[8] 蒙以良, 燕鹏, 罗起胜.胶质瘤基因治疗研究进展[J]. 右江医学, 2021, 49(06): 460-464.
[9] 张俊河, 肖云喜, 张洁等.溶瘤腺病毒靶向治疗脑胶质瘤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3, 39(06): 717-719.
[10] 陈文婷, 柳军.免疫检查点及其抑制剂在脑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21, 52(01): 104-112.
[11] 孙文翠, 易丹英, 吴柯静等.过表达TRAIL转基因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裸鼠脑胶质瘤的研究[J]. 中国输血杂志, 2021, 34(06): 567-573.
[12] 胡平, 叶立果, 陈谦学.脑胶质瘤IDH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及其相关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 27(05): 405-406+411.

 

 
 
天津天诚新药评价有限公司

地址:天津市滨海高新区滨海科技园惠仁道308号

电话:022-84845325

邮箱:BD@tipr.com.cn

官方微信:天诚新药评价(微信号tjtccro)

天津天诚新药评价有限公司

地址:天津市滨海高新区滨海科技园惠仁道308号

电话:022-84845325

邮箱:BD@tipr.com.cn

官方微信:天诚新药评价(微信号tjtccro)

津ICP备2021003365号